招生条件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招生资讯 > 招生条件

艺苑芳华传薪火——解码淮安文化艺术学校的师资与教学双优密码

来源: 作者: 时间:2025-03-22 浏览量:

艺苑芳华传薪火——解码淮安文化艺术学校的师资与教学双优密码

    在运河之畔的文化沃土上,淮安文化艺术学校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历经六十余载风雨洗礼,始终坚守着"培育艺术奇葩、造就艺术人才"的初心使命。这所江苏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,不仅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,更以卓越的师资力量与突出的教学水平,构筑起淮海地区艺术教育的高地。走进淮安艺校,便是走进了一个充满艺术魅力与人文情怀的精神殿堂。

一、名师荟萃:打造艺术教育梦之队

(1)大师领航,传承经典
学校汇聚了国家一级演员、国家一级编导、教授级专家等艺术大家,他们既是舞台上的璀璨明星,更是艺术教育领域的领航者。如戏曲表演专业由梅花奖得主亲授技艺,舞蹈领域由国家级编导传授创作精髓,形成"大师带徒"的独特培养模式。

(2)梯队建设,结构合理
现有专任教师70人中,高级职称占比超30%,中级职称教师达45%。老中青三代教师形成"金字塔"型结构:资深教师把握艺术方向,骨干教师支撑教学核心,青年教师注入创新活力。这种结构确保艺术传承的连续性与创新性。

(3)跨界融合,创新教学
创新组建"语文+跨专业融合教学团队",由江苏省教学能手路晓凤领衔,融合音乐、美术、戏曲等元素开发特色课程。该团队获国家级信息化教学示范课收录,彰显跨学科育人新范式。

艺苑芳华传薪火——解码淮安文化艺术学校的师资与教学双优密码
二、教学革新:构建多维育人体系

(1)设施升级,实践导向
投入千万元建成红梅馆演播厅、艺术中心等实训场所,配备价值1525万元的先进教学设备。舞蹈室配备智能镜面系统,音乐厅达到专业录音标准,实现"教学-排练-演出"一体化实践链。

(2)产教融合,校团相长
小梅花艺术团年均承办演出千余场,学生参与《天下运河》等原创剧目排练,在实战中提升艺术表现力。与20余家文旅企业共建实习基地,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100%。

(3)特色培养,成果斐然
开设"3+3"中高职衔接班、高考强化班等多元培养模式。近三年,58名职教高考生中有6人考入中戏、南艺,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省赛金牌数创历史新高。

三、德育浸润:培育德艺双馨传人

(1)红色基因,铸魂育人
开展"沉浸式"党史教育,组织参观苏皖边区政府旧址、刘老庄烈士陵园,将红色文化融入艺术课堂。2023年"红色家书"展览吸引千余名师生参与,培育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。

(2)师德垂范,以美育人
实施"师德师风提升工程",年度师德培训参与率100%。开展"学习伟人周恩来"主题教育,涌现出市级"优秀党员""模范教师"等先进典型,构建"全员育人"生态。

(3)文化浸润,以文化人
打造"艺苑讲堂"文化品牌,举办戏曲知识竞赛、模拟法庭等特色活动。校园广播站、黑板报成为文化传播载体,"文明风采"大赛获奖数位居全市前列。

四、特色发展:铸就艺术教育品牌

(1)戏曲传承,独树一帜
创新"戏曲广播操""戏曲+书法"融合课程,与北师大淮安学校共建戏曲传承基地。原创戏曲节目《贵妃东渡》获省文华奖,入选全国非遗展演。

(2)国际合作,拓展视野
与中国戏曲学院达成生源基地协议,探索"国际文化交流生"项目。近三年,师生作品入选全国展览3件,赴武汉参加学术交流2人次。

(3)服务社会,文化惠民
承办淮安市春晚、消费节开幕式等文化活动20余场,开展"小梅花班"艺术扶贫项目,年公益培训超400人次,彰显艺术教育辐射效应。

总结

淮安文化艺术学校以"大师+名师"的双师型队伍为根基,构建起"传统与创新交融、教学与实践贯通"的特色育人模式。这里不仅是艺术人才的摇篮,更是文化传承的高地。当淮剧的水袖舞动运河文化,当青春的旋律唱响时代强音,这所艺术学府正用教育的力量,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,书写着淮海艺术教育的新传奇。

声明:以上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,江苏中考网整理发布仅供参考,以上学校相关内容均不代表江苏中考网意见。考生填报志愿请以省(市)教育考试院或学校官方最新公布为准。
  • 我已同意并阅读《隐私保障》

地区直达